2023年是疫情过去后的第一个年头,理论上,声场、运输、展示甚至包括房地产交付等上游链路,各个环节都不会再受到疫情的制约,加上被抑制已久的购买需求,几乎所有家电企业都信心满满。
唯经销商信心复苏明显
这些信心也直观地展示在了企业的行动上,特别是在农历新年后,各个企业争先恐后地召开新品发布会、营销战略大会和经销商动员会等等。会上,企业与经销商共同畅想2023年的美好市场愿景,经销商打款氛围热烈,对此也有不少企业报告了出货佳绩。
但实际上,终端销售似乎并没有那么理想,据奥维云网(AVC)零售推总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厨热(烟、灶、消、洗、嵌、集、电热、燃热)市场规模270亿元,同比下滑2.3%,唯一比较欣慰的是:该业绩相较于去年四季度算是明显复苏。
那么,究竟“复苏”体现在了哪里呢?目前大概率只是在经销商的仓库里。
在家电产业外的第三方机构和券商等观察机构,也给出了相类似的观点:“消费复苏疲软”、“市场零售出货未达预期”。
而在潮流家电网的走访中,也有个别卖场工作人员表示,在终端的销售中,首先消费者并没有强烈的购买意愿,询价才是常态;另一方面,在家电卖场等主营明确的区域,人流量也不足,无论是人流还是成交,主要还是依靠促销拉动。
更加令人感到悲伤的是,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开年前两月,家电出口累积达122亿美元,同比下降13.2%。
从整体上而言,比起“复苏”,内忧外患这个词可能更加合适!
惑政策导向下胜算几何
当然,家电市场也并不是完全就失去了希望。在市场现状之外,有几条政策层面的消息似乎是带来了新的可能。
在1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支持绿色智能家电消费的措施。据介绍,若干措施涵盖开展全国家电以旧换新活动、推进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强化全链条服务保障、夯实基础设施支撑等方面,着眼于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升需要,立足于加强政策支撑和措施保障,以市场化手段补齐家电市场短板弱项,推动家电消费可持续发展。
期间相关导向性消息不断。
而到了4月下旬,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当前正在抓紧研究起草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文件,主要是围绕稳定大宗消费、提升服务消费、拓展农村消费等重点领域,根据不同收入群体、不同消费品类的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推动消费平稳增长。
政策细化和落实均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传导到消费终端,明显的反馈信息则更加滞后,因此这也成为家电市场依旧满怀信心的原因。
恐居民比起消费更愿意存钱
但是,有一项数据却明显“打了脸”——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公布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5.39万亿元,同比多增4.54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元,在新增存款中占比超六成。
这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因为新增存款明显增加,所以经济研究分析行业称2023年一季度是超额储蓄。在2022年也有相同的情景,对此曾有专家评论:综合来看,它是预防性储蓄、理财收益走低、消费不振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在今年,存款增长仍处于高位,但专家却将其作为一种消费型号:伴随宏观经济企稳回升,超额储蓄问题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纾解,与线下消费场景回归正常相对应的消费意愿提升、消费信心恢复、消费需求释放都有望出现积极的改善。
超额储蓄这同一种现象竟然成为了专家口中的两种趋势,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只能说:瞎子吃馄饨——心里有数。
目前,市场已经进入了第二季度,家电企业中第二批新品发布会暨营销战略会已经拉开了帷幕。而在4月底,我们还将迎来家电及相关科技的盛会AWE2023,618也将在这个季度引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第二季度既会有政策落地的反馈,又有头部品牌发布新品“秀肌肉”的“加持”,还有电商平台年中的促销护航,是完全没有退路的三个月。
2023年全年乃至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家电行业究竟是不是“复苏”,还是失去了疫情的“遮羞布”,第二季度,才见分晓!
至于第一季度的“复苏”,哥们,骗别人可以,别把自己也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