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消息称,日本家电巨头松下将对6项亏损业务进一步进行整合,此次整合规模巨大,涉及液晶面板生产线、半导体业务公司等。同时松下或还将于2017年春季拆分数码相机等3个事业部门并再次对相关部门人员进行裁减。
有业内人士认为,日企在中国市场的衰退似乎已是大势所趋,又一个电子巨头在消费电子市场应声倒下。
针对松下将对6项亏损业务进一步进行整合一事,3月27日,松下中国相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松下的整合一直在持续中。”对于相关细节,对方称:“这次具体措施得与总部沟通才可以知道。”
彼时, 2012年,松下宣布将该财年合并最终损益预期从盈利500亿日元下调为亏损7650亿日元。松下的业绩出现大幅亏损。此后,松下来了新社长津贺一宏的领导下进行了大规模整合,将手机和电池等业务缩减、撤出了等离子电视和等离子面板业务,并出售了铅蓄电池等众多业务。试图通过缩减亏损业务、调整业务部门等措施止亏并加快恢复盈利,但这一调整用了五年多的时间。
然而,其仍然陷入深度亏损状态。预计2016财年的净利润为1300亿 日元,比上一年同期分别增长20%至3600亿 日元,而销售额则是5.9万亿 日元,与去年持平。但此举未能挽回其衰落。
随着行业竞争激烈,加之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以及技术创新速度加快,使得传统家电企业难以适应变化,一些企业不得不采取更加激进的手段来重新定位自己。这包括但不限于裁员、出售非核心资产甚至退出某些领域。
尽管如此,不仅仅是 松下的困境,还有许多其他日本家电制造商也正在经历类似的挑战。在他们看来,只有不断地转型升级才能生存下去。而对于像 松这样的老牌品牌来说,这意味着要么彻底改变其现有的产品组合,要么寻找新的增长点,如进入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以及医疗设备领域,以此来填补传统产品销售量的空白。
尽管这些努力已经开始见效,但目前尚不能说这些策略会立即带来明显效果。一方面,由于内部结构改革需要时间;另一方面,由于外界环境依旧充满变数(如贸易战、中美关系紧张导致的供应链压力),因此只能期待未来能够逐步改善。如果想要重获活力,这些老牌品牌必须迅速适应变化,同时保持一定程度上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无疑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但也是它们走向未来不可避免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