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价位买海尔还是美菱冰箱?松下家电厂一线员工调查实录:效益下滑、人才流失与机制僵化的困境
在华东某松下家电制造工厂,一名叫王芳的老员工曾经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现在大家最关心的是,厂子什么时候关门大家可以分钱,反正上上下下都是混日子。”这家曾经让王芳引以为傲的第一份工作,现在却面临着效益不断下滑和人才流失的严峻挑战。
成立于90年代初,这个占地超过35,000平方米,总投资近30亿日元的大型合资企业,是松下的中国市场大手笔之一。然而,随着国内品牌崛起和价格竞争加剧,松下的产品90%以上都是出口海外,而内销份额微乎其微。王芳笑言:“如果我自己掏钱,我肯定也不会买(松下的)产品。”
这个工厂不仅面临外部竞争,还存在内部的人才“青黄不接”问题。财务部门平均年龄都在35岁以上,大多数员工是干了十几年的老员工。而新招聘的大学毕业生入职时的薪资大约四五千元,与外面的公司相比,他们很快就能拿到更高的收入,因此整个工厂缺乏新鲜血液。
据中怡康2014年中国家电零售市场监测报告显示,松下的空调、洗衣机和冰箱等业务正陷入“跌跌不休”的困局。在此背景下,这个曾经全线参与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以及各种小家电市场但现已缩减业务规模的一家日本合资企业,不得不逐步调整策略以应对激烈竞争。
而这些调整背后,是高昂的人力成本问题。作为中日合资公司,每个部门几乎都有长期派驻的日本员工坐镇,他们享受非同一般待遇,但这种文化差异常常导致矛盾出现。此外,由于研发与制造之间嫁接效果差强人意,加上海外客户协商赔款时双方存在信任问题,都成了这个地方难题的一部分。
对于未来的命运,一些老员工们只能无奈地说:“希望我们的状态能够拖延下去,或许能拖很多年。”然而,对于这样一个处境艰难又充满未知性的时代,这样的希望似乎已经变得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