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的家电厂:从辉煌到低迷的转变,员工的困境与未来的担忧
在中国华东某家电制造工厂,一位曾经为其优渥待遇而自豪的老员工王芳(化名)向记者坦言:“现在大家最关心的是厂子什么时候关门大家可以分钱,反正上上下下都是混日子。”这座曾经让她引以为傲的工厂,如今效益不断下滑,员工士气低落,让她感到迷惘。
王芳2000年大学毕业后,这里是她的第一份工作,她当时被身边同龄人羡慕不已,因为这里是一家日本合资企业,大公司的待遇相对优厚。然而,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这个占地超过35,000平方米、总投资近30亿日元的大型工厂,却面临着人才流失和机制僵化的问题。
据调查,该工厂的人才流失严重,尤其是在财务部门,一直由35岁以上年龄段的人员主导,有些甚至干了十几年。而且,每年都会有5-6个月的年终奖,但这种情况已经使得很多大学毕业生很快就离开了这个公司去寻求更高薪水和发展空间。
此外,公司内部的一份调查显示,大多数员工都不满意当前的情况,但却选择“不会,或暂时不会”考虑离职。这也反映出松下的中国市场面临严峻挑战。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中,不得不逐渐缩减业务规模。松下的产品90%以上都是出口海外,而国内销售量却受到限制,因为同样的产品国产品牌要便宜许多,而且品质性能并无显著差异。
昂贵的人力成本也是合资公司痛点之一,其中包括派驻日本人的费用,他们享受非同一般的福利待遇。这些外派人员通常担任部门经理,并带领家族一起外派过来的,还需支付高额房租、国际学校学费及医疗费用等。但他们在文化差异和信任问题上常常与中方下属产生尴尬局面,从而影响研发与制造之间嫁接结果。
同时,这个行业内还存在一股不安定因素——老中青三代员工各有所图,“那些资历老”的希望能拿到遣散费;三十来岁那批则纠结是否要走出去找更好的机会;而新进人员则只想刷简历。此外,该地区还发生了一次戏剧性事件,即另一家松下上海地区的关闭,让一些老员工感到不安。
尽管如此,王芳仍旧持有一丝希望:“希望我们这样的状态能够拖延下去,那样可能会更加长久。”然而,对于这个行业未来,以及这些家庭生活着的情景来说,只能期待着一个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