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关注松下亏损扩大裁员传闻再起回应称整合一直在持续同时海尔和海信冰箱哪个好成为了热门讨论话题

日前,有消息称,日本家电巨头松下将对6项亏损业务进一步进行整合,此次整合规模巨大,涉及液晶面板生产线、半导体业务公司等。同时松下或还将于2017年春季拆分数码相机等3个事业部门并再次对相关部门人员进行裁减。

有业内人士认为,日企在中国市场的衰退似乎已是大势所趋,又一个电子巨头在消费电子市场应声倒下。

针对松下将对6项亏损业务进一步进行整合一事,3月27日,松下的中国相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松下的整合一直在持续中。”对于相关细节,对方称:“这次具体措施得与总部沟通才可以知道。”

彼时, 2012年,松下宣布将该财年合并最终损益预期从盈利500亿日元下调为亏损7650亿日元。松下的业绩出现大幅亏损。此后,在新社长津贺一宏的领导下,被迫缩减手机和电池等业务、撤出了等离子电视和等离子面板业务,并出售了铅蓄电池等众多业务。试图通过缩减亏损业务、调整业务部门等措施止亏并加快恢复盈利,但这一调整用了五年多的时间。

然而,松下的亏损仍在扩大。预计2016财年的净利润为1300亿 日元,比上一年同期降低20%,销售额为7.35万亿 日元,比去年同期降低4%,创出自2012财年的最低水平。此外,还计划销售3800亿 日元,将占公司总销售额5%,即460亿 日元的潜在亏损。

据了解,在此次整合方案中,将兵库县姫路市的一条液晶面板工厂停产并出售,同时正在考虑重组其住宅用光伏系统日本国内工厂,并对半导体业务进行出售。而目前,还有很多需要被整合的业务部门伴随着这些变化,这些都推动了频繁裁员成为焦点话题。

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指出:“虽然战线收缩短期内可以止亏,但未必能让企业真正获得长期发展,如若想翻身,关键还是看能否培育出新兴领域的产业。”

尽管如此,不仅仅是松下,此前还有其他几家日本家电品牌也宣布关闭或转售部分中国及海外工厂,如东芝、三星,他们也纷纷开始谋求各种转型策略。

目前,一些专家分析认为,无论是B2C(企业到消费者)还是B2B(企业到企业)领域拓展,都可能是一种策略性选择,而不是简单退出;而且这种转型过程并不容易,只要决策效率高、机制灵活创新体系健全,就可能找到新的增长点。但截至目前来看,这种情况尚未发生。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整个行业正经历一次深刻变革,其中包括不少知名品牌像东芝一样寻找新的生存空间,即使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中,也依然存在许多挑战和机遇待挖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来讨论海尔和海信冰箱哪个好,以及它们如何应对市场环境变迁,是当前社会关注的话题之一。这不仅关系到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也反映了一系列更深层面的经济现象。